一、引言
随着近些年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冠心病的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介入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但在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前,需对患者冠状动脉的管腔信息进行了解。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是一种以成像导管为基础的医疗影像技术,可以对血管表层及以下结构成像,观察血管壁显微结构,有助于对斑块的性质以及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从而有利于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而我国长期以来仅有美国一家的血管内OCT设备获准注册。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次性使用血管内成像导管获准注册,本文以其中一产品为例进行介绍。
二、结构组成
血管内断层成像设备通常包括成像主机、运动控制部分和一次性使用血管内成像导管,其连接如图1所示。
成像导管包含两个主要组件:成像探头和导管腔体。导管腔体细节图见图2,其中成像段和推送段组成有效长度段(图中L1段),在介入过程中会与血液发生直接接触,设计长度一般为1~1.5m,在其远端具有亲水涂层(图中L2段),在介入诊断过程中,润湿后的涂层能够显著减小成像导管表面的摩擦力,进而减小成像导管推送时的阻力。导管腔体的远端(成像段)需要对成像波段和可见波段的光具有高透的特性(由于成像光源的波长位于近红外波段,人眼不可见,因此医生无法判断系统是否工作,需要在系统中引入波长位于可见波段的光源作为系统正常工作的指示光)。成像导管腔体侧翼配有6%鲁尔接头,在介入手术中通过连接注射器向导管腔内注入充足的造影剂,造影剂由头端造影剂口流出。导管腔体的主要功能是限制成像探头的径向运动空间、保护血管、具有一定的推送性能和过弯能力等。